1、日常生活照顾中减少包办代替行为 宝贝需要成人的关照和爱护,但是成人不能有过多的包办代替。如果成人什么都替宝贝想好了,什么都替他做好了,他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不认为长辈为自己的唉趸堤跏付出是值得珍惜和感谢的,就很容易产生不尊敬长辈的行为表现。例如,有的宝贝发现饭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饭,让家里人给他出去再另外买吃的,父母说今天先凑合着吃,明天再买,宝贝不愿意。这时候至少可以有两点要教育宝贝:一方面,你事先没说要吃什么,现在临时想出来的主意,在该吃饭的时候让爸爸妈妈饿着肚子给你重新买,你考虑到别人的需要了吗?另一方面,既然饭菜已经做好了,就应该先吃下去,否则就是不太尊重做饭人的劳动了。

3、坚定地拒绝宝贝对长辈的不适宜行为 例如,有的宝贝第一次无意中打了爷爷的脸,爷爷装着哭的样子逗宝贝,宝贝觉得这是一个新鲜的游戏,于是又来一巴掌;还有的家长为了哄正在哭闹的宝贝,抓着宝贝的手往自己身上拍打,并说:“都怪妈妈,打妈妈!”这些方式都不利于宝贝树立“人的尊严”,家长要坚决否定宝贝的行为,可以换其他方式安慰宝贝,要渐渐地使宝贝感受到这样一个观念:人是需要爱护的。

5、教育孩子体谅和关心长辈的状况 长辈身体不好,要教育宝贝学会问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爷爷奶奶吃药。有时候爸爸妈妈比较疲劳,宝贝却没有“眼色”,还叫爸爸妈妈做这做那,或者问这问那,爸爸妈妈要明确地告诉宝贝:“我现在很累,想休息一会儿,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总是叫我。”很有必要给宝贝提出这样明确的要求,教育他学会观察和体谅别人,在给别人减少麻烦的过程中学习尊敬长辈的行为习惯。

7、跟宝贝议论其他人尊敬长辈的行为 成人和孩子都有一个特点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而不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像尊敬长辈这样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因为它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父母与宝贝一起外出的时候,如果发现其他宝贝有什么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现,父母随便加一两句评价就对宝贝有教育作用:“刚才那个宝贝不错,他知道怎样尊敬长辈。”“刚才那个宝贝我不喜欢,这么大了还不会尊敬长辈。”这些随机教育都会对宝贝有积极的渗透和影响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到相关的行为也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评价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