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纪念馆的序厅走进序厅,国内第一个动态雕塑多媒体音乐展项,英雄壮歌的主题音乐烘托氛围,雕塑由静转动,展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汇聚为龙华精神后,与黑暗统治抗争,最终带来光明的过程。序厅两侧,金属质感的几何形格言墙引人注目,这些格言即是革命者的崇高信仰,也是照亮我们人生路的航标。


3、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二部分“使命的执着”该展区陈列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上海、中共四大、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五个单元。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上海展区,将注重展墙组合,利用版面的有机组合、节奏变化,来突出向警予、黄仁、恽代英、杨贤江、李硕勋、邓中夏及董亦湘等重要的历史人物。五卅运动是第一次大革命运动的序幕,展览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五卅运动这一重大史实及顾正红、尹景伊、何秉彝、陈云清、刘华、瞿秋白六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4、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三部分“信念的坚守”该展区分为前仆后继、郊县农民武装暴动、龙华二十四烈士、左翼文化四个单元的历史内容和安瓦此秽陈延年、郭伯和、黄竞西、许白昊等英烈人物。前仆后继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整体采用沉稳凝重的环境色调,艺术品穿插在整体环境中,起到点睛作用。旨在营造沉默压抑中爆发的年代氛围,使得观众感同身受,采用艺术品与视频结合的方式,展示严酷环境下的革命斗争。多样化的多媒体屏幕,展现人物和上海老建筑,同时,多媒体屏幕动态画面展现革命史料文献,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主题内容,艺术化地再现烈士们忠贞不屈的精神面貌。军委四烈士展区的整体设计,都是在为体现革命的低潮时期,烘托出整个区域的历史氛围。二十四烈士展区采用雕塑、光影、音乐、舞蹈、朗诵五维艺术的手法将龙华二十四烈士生动再现,向观众演绎英烈们由生而死,死而永生的感人故事,向观众表达烈士精神不朽,浩气长存的主旨。

5、接下来我们参观第四部分“民族的脊梁”在纪念馆阮器态奁展陈内容的这个部分展示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文化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抵制日伪、支援各地抗战、郊县抗日武装斗争等历史事件和茅丽瑛、童子军四烈士、姚子青、谢晋元等英烈。在展厅内,展区以现代艺术墙面为主材,反映战争的空间环境,加强展示手段的合理性与多样性。八一三淞沪战役主要展示这次战役中牺牲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天幕投影八一四空战,3D地面弹坑化,多维度展墙,以及八一三淞沪抗战视频,立体展示中国军队在残垣断壁中英勇抗击日军的场面,营造出波澜壮阔的战场音效,视听浑然一体的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的壮举。文化抗战则采用交互式多媒体展项,在展区中央设置一处四面均可触摸的互动展示屏,观众通过观看抗日音乐、电影、戏剧和报刊,模拟参与在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报名参军,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了解历史。


8、进入尾厅,观众将会观看到大型环幕互动影片《仰望》本展项主题为,英雄让后人回忆与思念。展示手段为环幕投影加交互式互动,环幕待机画面是一片苍茫而宁静的星空,营造圣洁、庄重、肃穆的氛围,一颗颗流星从天际划过,超大清晰的影像画面,开始不断呈现,生动再现英雄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篇章,让观众深思历史,展望未来,主题影片紧扣仰望二字,表现在上海这同一片天空下,英雄精神已成为城市基因,一脉传承至今,并走向新的未来。同时在观众通道的中央设置电子孔明灯交互式多媒体,观众可将参观的感悟、启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写在电子孔明灯里,并在主题影片的最后一同放飞。另外写下的具体内容并不会即刻呈现在环幕中,而是在三年后寄送到观众设置的电子邮箱中,让未来的自己回味当时的期许或目标是否实现,呼应城市基因代代传承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