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比较容易把事情做成。 我大学学的是外贸,班上一共47人,经毕业一年后的统计,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毕业后选择了在全国各地从事外贸工作,而毕业五年后,依然做外贸的仅剩不到5个人,做的最好的,应该就是l同学了。 l同学毕业后就去了天津,在一家地毯外贸公司做国际销售,毕业一年后同学们在北京小聚,我问他,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他说“当然,我要扎根天津,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并且要在外贸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那时候我就知道,几年后他的生活,绝不会差。 毕业第三年时他被一家工厂的负责人挖走,作为合伙人占股30%与负责人一起成立了工厂的外贸销售部,而后因为业务扩展又单独成立了公司,工作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一起努力在房价还未大幅上涨之前也买了房,生活一步步向前,未来一片光明。 如果仅是做到这样,我也不会把他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了,l最让我钦佩的一点是,自己发达了,也没忘了家乡人。我也曾想过,如何才能在自己过的好的基础上,也为家乡做些贡献呢? l是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这个想法:他将家乡四散在各地打工的人召集回来,一起安排进了地毯工厂。虽然依然是做体力劳动,但打工者无需再四处找工作,还要承担可能老板不给钱的风险,在工厂里,他们包吃包住还可以与家乡人在一起,干活也更有动力了。 另外一位高中同学y,毕业后坚定的回了小城。一般情况下回小城的同学会选择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企事业单位做公务员,一辈子安安稳稳,但y则不同,高中时他就开玩笑说过,他将来是要做老板的。 毕业后他做超市、卖菜、倒腾小商品,什么都做过,几年后有了一笔积蓄,在县城靠自己买了一套房,那时候小城的快递还不火,大家都认为我们那里不值得开设快递站,但他看到一线城市快递的火爆程度后,立马决定开快递站,近期回家我爸说,上次去邮寄快递,遇到了y,他的快递站已经搬到了更大的办公室,员工也更多了,显然,他将快递站规范化也规模化了。 刚毕业的时候,总有人会感慨,有计划的生活不累吗?何必定那么高的目标呢?但过几年你会发现,当初不定目标的那群人,年近三十,都过的非常累,而定了目标的那群人,基本已经实现买房定居,并且娶妻生子。两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两种人生走向。

3、不做无用社交,积累人脉的同时也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人脉。 我曾有咨询者哭诉,毕业几年我没一分钱存款,全部用于社交了,请客吃饭从不吝啬,但当真的遇到事,我发现没人愿意帮我。 为什么?这就叫做无效社交,你以为的“好朋友”,有时候不过是酒肉朋友罢了。还有人喜欢在朋友圈晒今天参加了什么大会,明天又与某大咖合影了,后天晒个某公司CEO名片,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为他所用一般,事实呢?等真的遇到问题,打电话过去,恐怕别人连他是谁都不清楚。 我非常认可将好友打标签的做法,即张三李四并非简单的出现在好友列表里,而是打上“会修电脑的张三“”善于写作的李四“,而后在真的需要时便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到。前提是对他人来说,你也要有可用之处。 很多时候这个社会并不讲情面,就好像有人会抱怨说曾经跟某某是同学呢,现在这点小事都不帮我一样,因为你没有可用之处,凭什么要帮你?虽然残酷,但这就是事实。你要做到至少有一处非常闪亮,才能让别人把你放在天秤上的时候,不至于一败涂地。

5、不要抱怨社会,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现代社会压力大没错,但这并不是给你抱怨的资本。 你不努力,没人能帮得了你,同样的,当你开始努力,便会出现一群人帮你扶你。 房价高,依然有人买得起;工作难找,依然有人多个offer在手;剩男剩女太多,依然有人在想要结婚的年纪顺利脱单。 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很难成功,因为懂道理的人太多,做的人太少;我们又很容易就过的很好,还是因为懂道理的人太多,而做的人太少,假如你就是那个能够知晓并付诸实现的,那么未来生活,你便不会是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