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在以前,孔夫子还请教过神童项橐问题。古代圣贤,还可以勤奋学习。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39]三字经之昔仲尼](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cd93a56651598540af4a9556b5a23a42a17ac4f4.jpg)
2、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赵普在宋朝任中书令,还要读论语。他都当了官了,还要勤奋学习。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39]三字经之昔仲尼](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05a320a23a42a07a64702d87673834bb18efc1f4.jpg)
3、昔仲尼,师项橐的典故来源于论语。讲的是孔子游学时遇到一个七岁的孩子,孔子的车要过,而因为小孩子堆的城被阻。孔子弟子要小孩子让,小孩子说是车绕城,还是城绕车。孔子为小孩子的智慧为惊叹,所以才叫这个小孩子老师。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39]三字经之昔仲尼](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a13bbe10bc33ec38f3db885b295f0c14c37b3cf5.jpg)
4、赵中令,读鲁论的典故来源于一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当宋太祖赵匡胤去赵普家看他读论语,就说:”小时候读的,怎么现在还读。“赵普说:“论语有修身、治国、齐天下的作用。我只懂得半部论语就帮您赢得江山。您说论语不重要吗?”这两个故事很有趣味性。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39]三字经之昔仲尼](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18aebc5f0c14c27b1ee2173d2a46b7b1eff939f5.jpg)
5、在给孩子读的时候,可以形象地讲故事。孩子会很喜欢的。对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幼儿精典教育的基础:[39]三字经之昔仲尼](https://exp-picture.cdn.bcebos.com/87c8bf46b7b1eef9aeddddc8bfb33c4132ba32f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