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琴童家里,尽管家长有能力支付孩子学琴的费用,却没有时间、精力以及专业的知识来陪同孩子练琴。即使陪练,也会存在很多共性的错误。那么,孩子学琴,究竟家长该如何陪练呢?
一、陪练误区举例
1、错误示范A:看到孩子玩就催他去练琴。正确示范:定计划,按时练琴,到时间了必须练,练琴时间之外,不强求。客观来讲,也得适当的玩玩。
2、错误示范B:一首曲子一遍又一遍反复的弹。正确示范:练琴应解决难点,对难点采取分手、分段、慢练、多练等一些方法,弹好每一段,再连成完整的曲子。
3、错误示范C:练琴,那就是2、3小时起步,没有练够3小时,那都不叫练过琴。正确示范:练琴要尊重科学,对于5-7岁的孩子来说,爱玩、好动是天性,保证1个小时练琴的的话,就把练琴时间切割为3个部分,在这三个20分钟时间里,分3-6个记忆点和难点去练;练琴,练的是难点。
4、错误示范D:写完作业立马就去练琴。正确示范:写完作业休息会,精力恢复好,弹琴才有劲。

2、练兴趣陪伴孩子上课,只不过硬核,软件也得跟上。“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音乐领域,照样行得通。孩子兴趣的培养,是家长最该操心的地方。如果想让孩子,一生都以音乐为友,找机会就让孩子泡在音乐的环境中。这些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会提升孩子对曲调到情感的表达,以及使用乐器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在打地基。

4、总结学琴这事,合理比蛮力重要。很多孩子练琴,一练,就是2——3个小时,表面上看起来真是努力,实际上效果、进度真的很慢。如果练琴的孩子和陪练的家长都能做到心态平稳,手段科学,这样,才会让每一次练琴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