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学习,解决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和能力问题。学习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学习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通过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领讵畿缤耒会其精神,以便更好的、准确地、全面予以贯彻落实;学习农村产业发展实用技术,以便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学习法律法规,以便更好的依法行政,有效保护自己,推动工作;学习岗位技能,以便熟练完成本职工作;学习文明礼仪,以便更好地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学习他人工作方法和为人处事之道,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好、更成功地做人。学习的途径,则是向书本学,向媒体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向自己学(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学习增强本领,学习提高水平,学习增强能力。

3、多思考,解决抓工作落实科学性的问题。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工作中,尤其是做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工作纷繁复杂,头绪凌乱,执行政策多,执行难度大。工作对象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在政府职能转换,群众思想“调台”的过渡期,老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干部是公仆,百姓是上宾。面对这种工作环境的局面,怎样用足用活政策,怎样用最有效的办法,高节奏,快速度,高效益的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在开展每项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地思索、研究,找办法,寻途径,纠偏差。

5、多害怕,解决抓工作落实的责任心问题。我们干部之所以出现作风飘浮,工作落而不实的问题,关键是没有工作责任心。没有工作责任心的根源在于干部不知道害怕。不知道工作失误,不知道会被党纪处分、会被绳之以法,影响政治前途,影响经济收入。不知道害怕,一是因为本人没有吃过亏;二是侥幸心理,总以为别人的下场,自己不会碰上;三是单位制度坚持不好,有误不纠或有错轻纠,致使某些人不畏法纪和制度。四是不知道一份工作来之不易,不珍惜现在的工作。干部在工作中,一旦知道害怕,责任心就增强,责任心强了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干好每件事。这样,工作落实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