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何解

 时间:2024-10-15 17:30:36

意思是:益于处常而生为祥和,心明使气神宁和虚静为自强不息。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本含本德之厚,好比初生的婴儿。有毒的蛇虫不螫咬,猛兽不扑捉,凶鸟不搏爪。骨弱筋柔而手握闭固气门,不知雌雄交合而始终挺勃,是精之至足。终日哭号而喉不沙哑,是无欲气和之至的原因。

知静和是自然的生态,知自然而不妄为明。益于处常而生为祥和,心明使气神宁和虚静为自强不息。万物离虚、离柔、趋壮则自衰老,称谓不合道,不合道就必然不能恒常而走向结束、走向早于生命的尽头。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春秋·李耳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何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含德之厚



  • 冰种黑曜石及冰种黑曜石的鉴别
  • 和田碧玉怎么看品质
  • 松塔盆景种植方法
  • 怎样分辨手表内部机芯型号
  • 红碧玉的分类产地及作用
  • 热门搜索
    旅游业现状 甘孜州旅游 大连金石滩旅游攻略 德令哈旅游 黔西南旅游 介休旅游 张家界旅游景点介绍 杭州市旅游局 朱家角古镇旅游攻略 通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