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函数Countif,大多数的亲和小编一样,都认为它是计数函数,其实这个认识没错,Countif函数确实是计数函数,但其衍生出来的3个高能用法,才是精髓。

二、Countif——不一样的序号
1、二、Countif——不一样的序号目的:按【部门】对【员工姓名】填充序号。方法: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C$3:C3,C3)。解读:1、公式=COUNTIF(C$3:C3,C3),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计数,但对参数的引用发生了变化,条件范围为混合引用。2、条件范围C$3:C3,对应的条件为C3,随着单元格的下移,条件范围C$3:C4,对应的条件为C4……以此类推,条件范围C$3:C12时,条件为C12,无论怎么变化,开始计数的条件范围都从C3单元格开始,也就是统计从C3单元格开始到当前中符合指定值的个数。从而对相同部门的值实现了逐步+1的功能,筛选之后一眼便可看出该部门的人数。

四、Countif——提取不重复值。
1、四、Countif——提取不重复值。目的:分别提取所有【部门】和【学历】。方法: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NDEX(C:C,2+MATCH(,COUNTIF(J$2:J2,C$3:C$12),))&""、=INDEX(G:G,2+MATCH(,COUNTIF(K$2:K2,G$3:G$12),))&""并用Ctrl+Shift+Enter填充。解读:1、首先利用Countif函数,在公式所在位置的上方单元格区域中,分别查找C$3:C$12或G$3:G$12单元格区域中每个值的个数。返回一个由0和1构成的数据,如果C$3:C$12或G$3:G$12单元格区域中的值在公式上方单元格区域中出现过,就返回1,否则返回0;2、从Countif函数的参数引用中可以得知,条件区域是可以扩展的区域,公式的提取结果会被重复利用。3、再利用Match函数,在Countif函数返回的数据中查找第一个0的位置,也就是查找首次出现的数据所在的位置。4、由于数据表的标题行占了一行,将这个数字+1,就是需要提取的不重复数据在数据表中列的位置。5、最后利用Index函数,提取相应位置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