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宝玉当然他不是十二钗了,贾宝玉是红楼的男主人公,一切剧情都是围绕这位叛逆不羁的少年展开的,这位少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务正业,吊儿郎当的人,但是他不是一个坏孩子,是一个不谙的人。他在大观园是所有人的宝贝,却没有大少爷的骄横跋扈,只是天性喜欢女孩子,他说女孩子是水做的,清爽;男的是泥捏的,浊臭。爱情:喜欢林黛玉,却不符合封建家长的意愿,后与宝钗结婚。结局:出家

3、薛宝钗这一封建淑女形象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剑钕饿粪场,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启耸笔轲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薛宝钗为人外表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大方得体,很会为人处世,在贾府各个阶层,上至贾母,下至小丫环,个个都十分喜欢她。贾母说“所有姐妹,都比不上宝丫头”,就连对谁都恨到骨里的赵姨娘都说她“大度得体”。史湘云曾说:“要是宝姐姐是我的亲姐姐该多好”,甚至说薛宝钗完美无瑕。就是这样一个博得所有人欢欣的人,但宝钗内心相当冰冷,难怪曹公评“任是无情也动人。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结局: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5、贾探春贾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探春的内心也承受着深深的伤痛,古代嫡庶之分甚为分明。探春空有才志,却因是赵姨娘所出,生出了多少难堪。红楼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结局:清明时分远嫁他乡

7、妙玉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书),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红楼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结局: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9、贾惜春惜春是贾府四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其号“藕榭”。她是贾敬之女,贾珍之妹,母亲早死,父亲又出家修道,所以她留在贾母身边,同三个姊姊在一起。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护,是一个命苦的“小姐”。贾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长姐贾元春,二姐贾迎春,三姐贾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应叹息”之意,揭示了她们后来的悲惨命运。她由于年龄较小,在书的前半部还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红楼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结局:入栊翠庵为尼。

11、贾巧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列入金陵十二钗。巧姐由于年纪细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巧姐娇贵多病,生在七月初七,所以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红楼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结局: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13、秦可卿秦可卿是荻簌免王秦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外貌:袅娜纤巧,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性格:行事又温柔和平,小说中虽未详述秦氏是怎样大得人心,性格温柔,但从秦氏死讯传来,宁荣二府人们的反应便可见一斑:“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思,莫不悲嚎痛哭”。就连一向目空一切,做事心狠手辣,动不动就给人脸色看的凤辣子,竟也一反常态,与秦可卿素来是“最好的”“常在一处密诉衷肠”。红楼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结局:与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