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说,锅炉运行包括几个方面:日常监视与调整操作;事故处理;启动与停止;优化运行方式与技术改进。在锅炉正常运行的时候,日常运行的监视与调整操作占主要部分,运行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这一内容。

3、二、关注氧量变化:氧量是监视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的一个指标,它与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化息息相关,如果在外界负荷,燃烧方式,引送风量,漏风量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氧量就与炉内燃料的放热量相对应。一般来说,稳定工况下,炉内的放热量与送风量相匹配,氧量保持基本不变,主汽压力也相应稳定在某一数值。氧量增大,说明炉内放热量小于送风量,这时压力就会下降,就要求加大垃圾焚烧量,维持压力。

5、四、注意“粗调”与“细调”相结合:在运行参数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采用“快速调节”和“过度调节”的方式,使参数能尽快改变其变化趋势,即“粗调”。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下,对水位的调节,尤应注意。事故情况下,如“甩负荷”“锅炉灭火”等,这时的水位变化幅度非常大,而且由于“虚假水位”的影响,变化速度也很快,要求运行人员反应迅速,及时调节。

7、六、判断与分析参数变化原因,避免盲目调节:任何参数的变化都有其内在原因,要求我们在发现其变化时及时判断与认真分析,找出根源,对症下药,针对性调节,避免盲目调节,反复调节。很多运行监视参数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温度变化,不能仅仅依靠减温水调节,应综合其他参数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可以避免造成温度反复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