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时随地”入睡,是健康的 睡眠专家指出,在汽车、火车或者飞机上一开动就睡着,并不代表一个人休息得好,而是恰恰相反。 随时随地入睡说明一个人睡眠不足,随时要进入“微睡眠”或者轻度睡眠状态,这意味着你的身体非常疲惫,一旦有一刻空闲,身体就会开始偿还睡眠债。 人们感到困倦,是由于白天大脑中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学物质逐渐积累。睡得好,腺苷含量将减少,所以当醒来时,腺苷含量处于最低水平,人们感到神清气爽。但是,醒的时间越久、睡眠时间越少,腺苷含量就越高,就会产生所谓的“睡眠负荷”或“睡眠债”问题。

3、打鼾烦人,但大多无害 美国国家心肺与血液研究所表示,“由呼吸暂停引起的响亮鼾声”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标志,这是一个危险的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十分消耗精力,会增加患心脏病、心房颤动、哮喘、高血压、青光眼、癌症、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认知和行为障碍的风险。

5、睡不着就闭眼数羊 这看起来有道理:如果不躺在床上尝试入睡,怎么能睡着呢?然而睡眠专家表示,数绵羊超过15分钟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实际上一个健康的睡眠者大约需要15分钟才能入睡。如果辗转反侧超过这一时间,应该起床,改变周围的环境,做一些不需要动脑的事。

7、睡前看电视可以帮助放松 不幸的是,这会让你度过一个糟糕的夜晚。 电视、手机这些设备会发射出明亮的蓝光,而蓝光会让大脑变得活跃。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蓝光对褪黑素(睡眠激素)释放的影响比任何波长的光都大。 睡前两小时内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入睡,而且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会更少。即使睡了8小时或更长时间,醒来时也会感到昏昏沉沉。 建议调暗手机屏幕亮度,或者安装一款应用程序改变屏幕颜色。红色和黄色波长更长,且不影响褪黑素。

9、午睡时间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20分钟左右是最佳午睡时长,超过45分钟会进入深度睡眠界限,容易出现醒后身体疲惫、迷迷糊糊的状态。 大部分上班一族,别妄想90分钟的午睡了,如果能把20~30分钟的午睡拿下,那将是你买的最对但不贵的一份“健康保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