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自信培养法则一:无条件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场景1:一大早起床,看到爸妈在扫地,孩子过去拿起扫把开始扫,这时妈妈抢过来:你扫不干净的,别把我扫在一起的又扫开了!场景2:孩子:“妈妈,我好热,我要脱外套。”妈妈:“热吗?妈妈没觉得热,还是穿着吧,别感冒了!”作为父母的你,看到这些是否脑海里一下闪出类似的场景了?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否定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试问,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他从何谈自信?小时候,父母否定孩子的做法,肯定将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扼杀在摇篮里了。作为父母,要百分百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从小开始培养,给孩子百分百信任和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质疑,对不起,孩子以后再也不敢放手去做了。

自信培养法则三:经常夸奖孩子,认可孩子的言行举止
1、在美国,家人、老师和整个社会都对孩子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朋友的女儿Kelly上二坎怙醣秸年级时,有次她们班级排练节目做汇报演出,所有学生家长都拿着相机、摄像机,一排排坐好,孩子们则轮番上台唱歌、跳舞、朗诵、演小话剧。其实,在那次演出中诗朗诵是大家轮流念的,尽管每个同学都有三四次独立表演的机会,但是所有家长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去激励孩子,表扬孩子。事实上,每个人在心理层面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被别人认可,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自我肯定的感觉,心里就会充满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