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意借位: 语意借位就是用别人冒犯你的言辞,你再回敬同样的言辞让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我有个爱搬弄事非的同事,她是北京人经常拿我南方口音说事而且态度极其恶劣,她说:”南方小城市的话听不懂,”我说:”北方大城市没说人话听不懂."后面她才收敛了点。

3、一芟镊圭薅箭双雕:一箭双雕这个需要很高的智慧才能机智应对。这个应对比较适合公务员类在官场打拼的人,我曾读过一则小故事是讲“唐太宗与下属太公”的故事。唐太宗手下有个大蠛敖劢筻臣叫辛郁,别名叫太公,他对这名字很不满意。有一次辛郁进宫面见唐太宗,唐太宗立马问他:”你叫什么名字?辛郁回答”辛太公!那新太公与旧太公相比如何?(指姜子牙)。辛郁瞬间明白了唐太宗的意思,马上回答:”我18岁就遇到陛下,而旧太公80岁才遇到周文王,这样说来,我比旧太公强太多了。这个回答让唐太宗很满意。我相信在官场讨生活的人都知道一言系荣辱的道理。太公的回答既消除了太宗的不满又间接夸奖太宗功绩胜周文王。

5、移花接木:有个成语叫”南桔北枳“这成语的原创者还是宴子,地点还是在楚国。晏子再次出使楚国,楚王请他喝酒,喝到高兴时:”两位狱卒押了一位犯人上来,楚王故意大声的问:“这是哪国人,犯的什么罪?“狱卒回答:”齐国人,犯偷盗罪“,楚王看着宴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宴子说:“我听说过一件事:桔树在南方是桔,到北方就变成枳了。桔枳叶子相似,果实却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服。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盗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